人生,都是在放棄了之後才開始。
張懸 兒歌
還不確定你是否也喜歡氣球路邊常常在發的那種我和你約好,養隻黏人的小貓和一隻大的,溫柔的狗狗
如果受了傷,就喊一聲痛真的,說出來就不會更難過不去想自由,反而更輕鬆願意感動孤單不忐忑(願意感動就是種享受)
生活 生活會快樂也會寂寞生活 生活明天我們好好地過
還不確定你是否也喜歡氣球反正又還沒聽你說過我們都覺得,成功沒那麼嚴重做自己反而比較心安理得
堅強也是一種體貼。
R說,如果你的人生是為了某件事而來的,那會是什麼?「勇敢。」這是他的結論。但勇敢不是目標,而是態度,除非你覺得要克服的事情太多了,所以先掌握態度比較重要,這樣「勇敢」兩個字就說的過去。「可是要一直勇敢會很累哪。」我說。也許「自在」好一點,接受所有的不勇敢、疑懼、憂慮和不安,夏天就游泳,冬天就睡覺,高興或不高興的時候都可以悶起頭來聽音樂,讀書。也是,凡是人生所有的目標都讓我疲憊。
鬼混和浪費時間是兩回事,兩者的差異是可以用有趣不有趣來判定的,但人無論如何都可以從浪費時間和不有趣的人相處理面學習到什麼,像是「無論如何我都不要再跟這個人講話了」這樣,所以說到頭來沒有絕對浪費時間這件事。
重點不是我們到底還會失去什麼,而是我們用什麼態度面對失去的事實。
“In this shit life,you must give up something.”—《The Weather Man》
「雖然沒有想要長命百歲,但是對於健康這件事倒是十分盡力。」
「為什麼?」
「因為有了健康的身體的話,悲傷才有力氣啊。」
「為什麼悲傷要有力氣?」
「....就是,傷心的時候不會因為過度疲倦而想要睡著。這樣比較容易分的清楚自己究竟能不能負荷所謂單純的悲傷。不是因為身體的關係就關掉開關,要區分清楚。」
一開始會有一個明顯的病痛,然後就是無止盡的復原與休息,直到你再也不清楚這些磨難的真正原因和去向,也不想去追究它們到底是來自身體還是心裡。
是不是應該說的更少一點,
好累。
30歲和20幾歲女生的不同,就是知道雖然大哭一場覺得很痛快,但是會先想到哭過以後一定會後悔,所以不能哭。
其實不只是哭,很多事都是這樣。脫口說出的話,會衝動作的事,看到衣咲(深津繪理飾演 )反覆斟酌卻又直率的模樣,第一次覺得,唉唉,就是這樣沒錯。
尤其是已經不信任/喜歡所有的人,也沒辦法天真的時候。
一定不能哭唷。
離職手續辦好了,交出識別證和職章的時候,突然覺得,這兩年,很長,也很短。
這一切都是真的。
終於結束了,好累,想回家,去海邊。
流浪的目的究竟是什麼?而為了什麼我們要有力氣呢?
忙一些事,了結一些人情事故,想著還沒解決的問題。
有時候答案不出現,你能等待的只有等待而已。
蹺班一早上/小牛敗給熱火/馬刺真的是命壞/辭職以後就氣色很好/魚缸搬走/「何日再相逢」/時機就在今年中秋節前後。
Recent Comments